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论文 >> 正文

教师论文

做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作者:刘建光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30

把握教育爱的内涵,做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岳阳市第五中学(岳阳市宏志中学)刘建光

习总书记在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并发展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必备的特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与信任的”,“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好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全面概括了教育爱的内涵,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领会和把握,努力做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教育爱的内涵非常鲜明,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关怀和责任,是一种超越血缘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教育情感。它具有示范性,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对青年学生起着标杆作用,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引领,才使得教育爱的力量如此强大;它具有无私性,“园丁”、“蜡烛”、“春蚕”是它的化身,责任与使命使之力量无穷。

教育爱的表现形式相当丰富。教师欣赏、重视每个学生,对后进生更倾注期望;教师不仅对学生学业上指导,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扬长避短、不断进步;教师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不以自已的好恶来评价学生,对学生以诚相待,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奋发向上;教师理解学生,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产生困惑的时候,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多理解和帮助,少埋怨和批评;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教育爱是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大爱,教师关爱学生的过程实际上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不断纠正学生各方面的缺点与错误的过程,这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马卡连柯说:“要想使美丽的花朵结出丰满的果实来,光停留在赞赏上是无济于事的。还必须坚决地、及时地剪出枯枝、除去野草”。

教育爱是如此伟大、神圣、无私,但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对学业成绩优秀、聪明、听话、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特别关爱,对后进生则教育方法简单、精暴,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同样一种学生行为,在极少数教师那里,却有完全不同的结论。如学生手拿一本书睡着了,如果是“优生”,结论是:多认真的学生,睡觉都在看书。如果是“差生”,结论是:学习如此不认真,一看书就睡觉。虽是一则笑话,却反映出教育爱的误区。心理学认为,偏爱的危害产生“光环效应”。由于对学生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从而掩盖了对学生其它品质或特点印象,这种强烈的知觉印象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会影响我们对一个学生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造成偏爱,歧视等不正确教育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一些教师固守“师道尊严”思想,容不得对自已权威的挑战,学生犯错,不了解情况,不分析原因,不理性处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大发雷霆,用一个错误否定学生全部;个别教师以利言爱,这种行为偏离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不利。

教育工作者真爱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一切生命体,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学生也是如此。教育只能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自觉,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加速,而心理品质、道德观念形成相对滞后,容易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言行,教师要理性看待学生缺点、错误,多帮助、多指导,少斥责,不体罚。我们要有正确的教师观。一方面要具备超时代的基本素质,如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自我教育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性素质,如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化运用能力、研究性教育能力等。当然爱生是基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公平对待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时、有委屈向教师诉说时、犯了错请求教师谅解时,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最好时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爱时,他们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会水到渠成。公正是教育爱的核心,教师要做到无偏见、无偏袒、无歧视,不以自已的好恶为标准来对待学生,不以学生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优劣、学生成绩和表现好坏区别对待学生。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哪怕天底下所有人看不起你的学生,你也要眼含热泪欣赏、赞美他。

与此同时,教育爱要做到宽而不松,严而有格。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师无原则的爱和单纯的慈爱是不能培养出有德行的人来的。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不是宽容而是纵容。有规必依,才能有效避免学生思想的松懈与行为散漫,避免班风、学风的涣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难免犯错,有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错误,并知道犯错就必须纠错。适当惩罚是必要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然,惩罚不是体罚,它是建立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以及在学生充分认同的前提下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

习总书记指出:“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站在民族振兴、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终身学习,掌握教书育人的理论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尊重、欣赏、关爱、培养每一位学生,当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

作者:刘建光校长

本文章发表在201411月《岳阳日报》上。

关闭本页
湘ICP备20002300号